阅读历史 | 搜小说

中国帝王系列·铁血洪武—明太祖朱元璋第 48 部分

孝廉 / 著
 加书签  滚屏 朗读

,既有实权又地位重,正是想为姻谋取的。推辞了几句,然跪了代丁玉向皇帝谢恩。

记邮件找地址: dz@HECIWK.COM

朱元璋忽然明胡惟庸刚才反对丁玉调,并非真心,只任户部贰官罢了。心里有些恼恨胡惟庸实话,突然问: “以为朕与唐太宗,谁个更为圣明?”

胡惟庸怔住了:这是个两难的问题呀,如何回答才既会使皇帝觉得自己是在有意说假,又会使皇帝觉得受了贬低而恼怒呢?

事如何,请读回。
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
论功惟庸说古讲治元璋授密旨

论功惟庸说古讲治元璋授密旨

却说朱元璋胡惟庸回答与唐太宗相比,谁更圣明。

这是个颇难回答的问题:对朱元璋美饰甚,必定使朱元璋认为是故意挖苦,惹起圣怒;若说得太实,又会使朱元璋认为是在贬低,招祸殃。胡惟庸想了想,跪了答

“万岁与唐太宗,各有圣明之。若万岁赦臣无罪,臣斗胆直言。”

朱元璋听,心想,真够的,先请赦罪,可任意而言了。好,正想听听的真心话。于是笑

“丞相请起,朕只直言,哪会直言贾祸?”

胡惟庸谢了恩,站了起,答

“唐太宗靠祖之余烈,如万岁手起家,自打天

设若唐太宗平民,天准没的份!如此看,唐太宗如万岁圣明。”

朱元璋向因贫寒而有自卑之,曾度想寻个有名望的古作祖宗,讥笑,才打消了这念头。此谈自己手起家,追比同乡汉

。因此,胡惟庸的话正中怀,使听得乐滋滋、的。有了难得的笑容,胡惟庸坐了,对

“说去,说去!但请直言,朕会计较卿的直言语。” “史籍盛称唐朝的贞观之治。以微臣之见,之易治,若饥者之易为食,渴者之易为饮,原足奇———”

朱元璋听到这里,由联想到,胡既把贞观之治说得容易,也就连带贬低了雄心勃勃的洪武之治的计划,地“哦”了声,截住的话头,问

卿言贞观之治足为奇,得无太苛刻古了吧?”

“非是微臣苛,试想天既定,心思治,丁剧减,土地荒芜,只徭役,薄赋税,令民垦殖,小民难成中产之家。民众食既足,皇室赋税,以此难,这是汉朝曹参为相,无为而治之理。臣虽愚于曹参,万岁却直追汉,只谨守万岁治国方略,洪武盛世,定会远逾朝。”

朱元璋微笑:“若今朝俱如往朝

,何用汤武革命,汉起事,光武鼎新?只是这远离了话题,还请丞相继续品评朕与唐太宗之优劣。”

胡惟庸:“臣说贞观之治未足为奇,是说唐太宗于青史并无卓异功勋。而万岁自登极以,于元年修和州铜城堰闸,周围二百余里,溉良田无数,绝了和州千百年患;又于四年整修广西安县灵渠,溉田万顷,广西于是从历代需入粮之区,跃而成供粮之地,此子孙万代之功也;又于洪武元年开海胡家港千二百余丈以通海船,令江舸鞿,由重庆直达海,此亦万代之利也。今再凿登州蓬莱阁河,亦子孙之。此数项功绩,皆唐太宗所能及而未就者。此唐太宗及万岁之二。” 朱元璋心里很是得意,拈须

“朕平生务实,只想多给黎元子孙留些实在好似唐太宗鹜虚名,如设酒池杯以夸耀于四夷,如登泰山而封禅。请丞相说去,说说朕逮之,使朕知趋避。”

“自古以之圣明君主,莫在百姓食二字功夫,未

[推荐作品] [章节报错] [查找本书更多新章节]
目录
大家正在读

本站所有小说为转载作品,所有章节均由网友上传,转载至本站只是为了宣传本书让更多读者欣赏。

禾词文库 | 星期3 2:48
Copyright © 2025 禾词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.
(繁体版)

联系管理员:mail